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宗教事务 > 宗教活动场所

基督教--鼓楼堂

发布时间:2019-02-01 00:00访问次数: 来源: 市民族宗教局

  鼓楼堂原位于杭州城南,吴山东南脚下的布市巷6号。东靠穿城而过中东河,北倚杭州商业重镇中山南路、河坊街,是一处坐东朝西的礼拜堂。
  该堂创于1885年,直到1931年(即民国二十年)才改建为中国宫殿式教堂。由美国北长老会筹募捐款,具体由美国传教士万克礼(中文名)负责筹建工作,委托浣沙路泗水芳桥附近营造厂李协昌负责施工建设,并建有附属于教会的社会服务机构“益民社”。
  该堂建筑面积为1535平方米,高二层。紧靠本堂南侧建有一座三层楼房,用作小型聚会及平时一般会议之用。礼拜堂外型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筒瓦,混凝土框架结构,青砖实砌墙,四壁置有大幅钢窗,内部顶面为宫廷彩绘雕花图案,讲台两边柱子上有一幅“感谢耶和华恩赐生命水,讴歌弥赛亚声动浙江潮”对联!据说这幅对联出自张之江将军之手,也是一位爱国爱教的信徒,曾是冯玉祥将军手下的将领,他经常自费买圣经并在书上写上“此乃天下之大经也”送给人。该建筑在当时城南称之为气魄雄伟,独一无二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由于与南宋古迹“鼓楼”近在咫尺,所以该堂建成后就称为“基督教鼓楼堂”。
  首任华人牧师为叶运隆,抗日战争期间,教堂及“益民社”均为日军所占。抗日战争胜利后,教堂恢复,由耿子华任牧师,并在中山南路望江门设立布道所一处。
  新中国成立后,布道所停办,益民社的房屋改由上城区卫生部门使用。1958年该堂为杭州保留堂之一。“文革”期间停止聚会,被永新杂货店占为仓库。1979年杭州基督教会收回自用,同年9月23日,正式复堂礼拜,它是“文革”后中国最早开放的教堂之一,也是杭州第一所基督教恢复宗教活动的礼拜堂,同时开始接待外宾。如1983年11月18日,美国南北长老会联合会主席泰勒尔(taylor)等一行4人来本堂参观。1988年,11月15日,亚洲基督教议会访华团一行8人,由总干事朴圣隆领前来本堂参观等。因此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开放后,由郑勉余、陈恩福、杜皓生先后任主任牧师。现主任牧师邓福村及李育仁、潘兴旺、李照美牧师等8位工作人员,经常参加礼拜的信徒约1000人。
  1998年5月,由于城市建设中河高架路的需要,原鼓楼堂被拆除。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鼓楼堂易地重建工程与2002年12月26日正式起动。新建的鼓楼堂将是一座框架结构,高五层,建筑面积达3478平方米,拥有1200个标准座位、各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礼拜堂。该堂将坐落于吴山东南脚下的打铜巷,东靠中河高架路、东南为胡雪岩故居,南迎中山路与江路相交处的“鼓楼”(旧名朝天门),北倚清河坊历史街区,一处座北朝南的礼拜堂将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不但给广大信徒过宗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鼓楼地区的基督教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