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 工作总结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7- 04- 27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市民族宗教局

  2016年,我局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系列决策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服务保障G20峰会为圆心,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升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水平,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计划和部署,有力地巩固和拓展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局面。

  一、围绕G20峰会圆心,全力以赴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

  扎实推进涉峰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好G20峰会是今年我市民族宗教领域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为抓好涉及服务峰会的项目建设,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为标杆,在全市宗教界开展“五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强力实施场所内的旅游秩序整治、餐饮安全整治、环境提升整治、基建工程管理整治、消防安全整治,全面提升外事接待工作能力。指导市各宗教团体和涉外接待宗教活动场所,全面强化服务保障硬件水平,组织力量通过明察暗访等综合办法,督促和帮助宗教团体积极推进与G20峰会相关的8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按期竣工,完善提升了宗教场所整体环境,展现杭州宗教文化独特韵味。

  全方位培训提升综合素质。举办全市宗教界服务G20峰会专题业务培训班,开设文明礼仪、旅游接待、媒体应对、宗教政策法规、志愿者服务、民宗习俗禁忌、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有关服务保障G20峰会的课程,全面提升宗教界人士综合素质。以市、县(区)民族团结促进会等团体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办好G20,我们在行动”活动,引导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服务保障G20工作。帮助市伊协开通G20伊斯兰教服务热线,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解答涉及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群众的各类问题,协助有关单位更好地为来杭的世界各地穆斯林提供服务与帮助。编制《伊斯兰教和民族宗教政策简介》宣讲资料,配合峰会办等单位做好会议志愿者、会场服务人员、相关接待饭店服务人员共计3700余人次的民族宗教常识、礼仪禁忌及宗教政策法规的培训工作,为服务峰会奠定必要的基础。

  合力维护民宗领域稳定。制定《G20峰会安全保卫工作总方案》及7个安全整治与维稳管控子方案,在全市民族宗教领域开展“大动员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及时排查化解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成立平安巡防支队, 整合市各宗教场所26个分队,249位巡防员,担负起峰会期间宗教活动场所的巡防职责。举办宗教界“护航G20”消防运动会,全面提高和增强场所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保障峰会宗教服务和餐饮。根据峰会筹备办的要求,制定报送《峰会清真、素食供应和礼拜室设立工作方案》,现场踏勘礼拜室设置事宜,协助市筹备办申请设立临时宗教活动点,各教指定1-2处符合外宾参加宗教活动的场所供选择,保障峰会期间的外宾宗教活动需要。对清真餐饮服务保障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峰会食材总仓设置,派员考察调研,上报清真食品验收、存储、分解、配送等环节准入、准出工作方案,并指定专人驻仓监管。选派屠宰阿訇驻定点家禽清真屠宰点工作,确保清真食品的安全和规范。峰会期间总仓共发出30批清真食品,未发生差错和断供状况。

  圆满完成外宾接待工作。做好峰会外宾与嘉宾在杭参观接待工作,是服务峰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灵隐寺等重点场所积极挖掘梳理历史文脉,对接待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综合考虑来访人员身份、参访时间等各种情况,合理组织设计参观游览线路,编制多套参观接待方案,精心设计制作了多语种宣传册子。G20峰会期间,协助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共接待参会国政要、配偶参观团等重要客人11批次,圆满完成峰会外事接待任务,有效展示杭州宗教文化特色,宣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二、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我市民族工作再上层楼

  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做好民族成分更改及少数民族学生中高考加分审核工作,共办理11名由汉族更改为少数民族成分材料的审核工作,完成了198名少数民族高考学生加分的审核工作及363名少数民族中考学生的加分审核工作,经市教育局组织相关学校公示,正确率达100%。落实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精神,设立清真屠宰点。在市农业局的支持下,指导市伊协现场调研,确定余杭、富阳、大江东三处清真屠宰点,并分别制定提升改造方案,选派工作人员驻场,结束了杭州无清真屠宰点的历史,为禁食猪肉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提供方便。

  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杭州民族乡村发展状况,加强民族乡村负责人培训,提高他们发挥“领头雁”作用的能力,带领民族乡村加快自我发展。积极推荐桐庐县莪山畲族乡为“2016年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培育名录”,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为目标,总结发展经验和成效,突出亮点、补齐短板。推荐桐庐县新丰民族村、桐庐县中门民族村、建德市双泉民族村为“浙江省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培育名录”,以点带面,推动我市民族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全面提升。开展“慈云和美” 扶贫帮困活动,联合市佛协、物美集团开展为受灾民族乡村、特困少数民族家庭捐献补助款、送上慰问金等,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改进生活,实现共同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落实民族文化发展资金60万元,支持全市弘扬民族文化事业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指导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建德市团结民族村、建德市大同民族小学等地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系统梳理展现深厚的畲族文化。编印《杭州民族乡村风貌展》画册,以图片形式从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等方面全面展示我市民族乡村的软硬件设施和民族文化特色。促成大运河畔我市首家畲族馆开馆,我市畲族文化从农村走进城市,形成城乡互动的良好格局。联合市文广新局举办“家乡美·中国情——多民族作家诗歌朗诵会”,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赞颂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良好基础。

  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亮点。针对新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日益增长趋势的新特点,积极探索促进城市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指导下城区新颜苑社区升级改造民族展示基地,指导杭州天成实验小学开展“喜迎G20,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及时化解民族矛盾和纠纷,维护杭州社会和谐局面。组织市伊协、浙宝电气集团、上城区美政桥社区等单位参加2016年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专题培训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关注度,发挥城市民族工作“四微”新平台的积极作用。以市伊协为桥梁纽带,通过微信群等形式,组织引导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尊法守法,服务当地社会建设,促进流动少数民族更快、更好地融入杭州社会。

  三、“导”之有力,规范管理,保持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贯彻三级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各区、县(市)民宗局,市各宗教团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宗教工作两支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结合杭州实际,向市委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领导、部署落实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杭州宗教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传达全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市委市政府宗教工作相关部署。组织市各宗教团体,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畅谈感想,要求宗教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宗教中国化方向,为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应有贡献,并着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办好G20峰会当好东道主。

  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根据国家宗教局和省民宗委的统一布置,精心部署以“规范”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继续坚持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常态化管理,以深化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宗教活动、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宗教界的主体作用、信教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入查找宗教活动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及人员行为不端正等突出问题,促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以服务保障G20峰会为根本宗旨,多策并举,确保2016年新春佛教文化旅游活动、“东南佛国·福慧行”托钵行脚活动、圣诞节(平安夜)系列活动的安全。完成杭州清真寺教育基地设计方案的初审,落实市伊协坚持“主麻”中注重宣讲“坚守中道、远离极端”理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年来,我市各类宗教活动整体规范有序,各宗教团体共为公益慈善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捐款600多万元。

  继续巩固“文明敬香”成果。按照杭州“文明进香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督促市属佛、道教场所开展文明敬香常态化管理,重点抓好国家法定节假日、重大宗教节日、大型宗教活动等的文明敬香活动,确保巩固深化前一阶段文明敬香成果,合力打造“杭州蓝”。指导各区、县(市)民宗局深入排查摸底,总结文明敬香推进工作经验,克难攻坚,加强力度,帮助一些场所解决实际困难,截至8月底,全市309处佛道教场所按照“文明、安全、环保、秩序”的总要求,实现农村佛道寺观文明敬香全覆盖。召开杭州市文明敬香工作现场观摩会暨经验交流总结大会,充分肯定三年来杭州文明敬香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反映杭州特色的文明敬香环境,宗教活动场所环境明显改善,场所消防安全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宣告文明敬香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成功。

  推进民间信仰场所登记编号。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意见》和《浙江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编号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规范我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工作。组织各区、县(市)民宗局进行“回头看”工作,对已纳入登记编号场所根据检查情况逐一发牌发证。开展深入调研,摸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编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召开区县民宗部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推进工作措施,明确2016年场所登记编号基本条件和登记流程,落实场所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和规范活动的责任,在全市各级民宗部门和乡镇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新纳入登记编号场所450处,全部完成了省民宗委下达的登记编号和管理工作任务。

  四、以党建带全局,锤炼民宗工作干部工作能力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的部署要求,认真制定《市民宗局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开展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和周三学习日基本平台,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写心得、谈体会,开展一系列的争做合格党员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战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把握。

  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新时期全市民族宗教依法行政形势的研究,制定部署全市民宗系统2016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组织“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通过更新网站内容、组织法制讲座、辅导《反恐法》学习、省市县联合送法下乡、编印辅导材料等系列活动,推进学习月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干部执法资格建设,组织安排系统干部参加法制培训和执法证考试,强化依法行政监督检查,不断规范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开展。完善“两单一网”建设,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修订完善。根据市审改办的要求,协助做好与省级部门下放权力相关事宜比对确认工作,制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相关工作,使我市民宗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多次专题分析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管理,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开展廉政勤政教育,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王岐山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市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召开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监督执纪问责意识。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规范人、财、物的管理,落实“五不直接分管”要求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积极配合市纪委派驻统战系统纪检组工作,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处级干部个人报告事项核对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讲规矩、讲纪律意识。

  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进领导班子成员思想和作风建设。根据《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查找“短板”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查新形势下我局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直面矛盾问题,并提出整改举措。举办全市民宗干部专题业务培训,开展“服务G20,机关做表率”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设置党员先锋岗等,营造机关能干事、肯干事氛围,激励全局干部职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绩效,在完成综合考核目标中,在服务我市全局工作中有担当、讲奉献,在服务民族宗教界人士、社区群众,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结对帮扶”活动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展现良好风采。

  进一步加强调研与信息工作。以推动民族宗教难点工作的落实为根本,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精心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共完成8个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发挥课题对现实工作的促进作用。以团结引导民族宗教界人士积极投身G20峰会服务保障工作为重点,加大信息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指导全市民族系统编报新、优、亮的政务信息和“两博一微”宣传,加强专报稿件的编报,其中2篇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积极组织优秀稿件,全年共有2篇文章获刊《中国宗教》,1篇文章获刊《情系中华》,40篇文章获刊《浙江民族与宗教》,6篇文章获刊《杭州统一战线》,有力宣传了杭州民族宗教先进工作经验与有益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