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风采 > 机关党建

市民宗局“百千万”活动党员干部调研手记之九

发布时间: 2018- 03- 30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服务中心

  坚守“四回”理念

  为南庄王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市宗教民族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胡蔚萍

  三月春风轻拂大地,“百千万”中破解难题。

  作为我局第五调研组一员,3月下旬,我蹲点调研南庄王村三日,在来往农户私企的田间小路上,无暇欣赏成片的油菜花美景,和那苗木基地的芳华绚烂,因为有“百千万”任务在身。

  与质朴淳厚的农民朋友拉家常,村民们对村里的民主管理、村容村貌、河道治理等都表示总体满意,当问询“文化礼堂建设”这一项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评价认为努力的空间很大,村里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当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裕,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必然会追求精神生活”。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而乡村振兴真正的意义不是为了追求外表的“高富帅”,其实质是文化振兴,其核心是文明的振兴。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将文化振兴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文化的先行,促进文化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提升素养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整体推进。

  看来,文化礼堂成为南庄王村人的期待,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南庄王村文化礼堂仍无着落,暂借菜市场上的二、三楼一用,二楼只在村里有红白喜事时摆摆酒席,三楼设有图书室和乒乓球室,鲜有人光顾。村老年活动室也只有一桌老人在搓着麻将。这份冷清与去年我局送文化进衙前时的热闹情景形成鲜明对比,“欢庆十九大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座无虚席,很多村民从四面八村赶来,喜滋滋站着观看了整场演出。村民对文化的如饥似渴,确实当下的文化建设现状极不匹配。

  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民心凝聚、人心向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气神和幸福感。通过走村入户蹲点调研摸实情、进入官网了解衙前镇近几年工作等途径,本人认为,南庄王村文化建设大有可为,要补齐这块短板,建议南庄王村坚守“四回”理念,在四大文化内容方面打造深耕,借助文化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主题一:经常“回望”,让红色精神永驻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我党成立初期,共产党员沈定一就开始在家乡衙前实施农民运动革命实践,被称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历史上最先发轫者”,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中国农民革命问题的最初尝试,并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它是中国农村革命的第一颗火种。可以说,红色文化是衙前当地百姓的瑰宝,衙前农民运动史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的历史见证,沈定一故居“光禄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革命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导人开展衙前农民革命活动的策源地,“衙前农村小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教育改革最早尝试之地,衙前农民运动史迹群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革命文物的杰出代表。要经常回望这段红色记忆,亲近这些红色遗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永远听党话、颂党恩、跟党走。在当前区域整体发展转型升级的大战役中,要继续发扬革命首创精神,传承农民运动红色基因,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主题二:注重“回归”,让核心价值观浸润乡村。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只是基础,精神富有、乡风文明才是内核。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富德并重”,注重以德治村。2010年南庄王村制定村规民约,在规范引领村民言行举止上发挥了较好作用,要与时俱进,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不断加以完善。2016年衙前镇举办“传扬好家风美德润衙前”评选活动,徐叶定家庭以“善待他人勤做善事”好家风代表南庄王村入围获奖,成为全村美谈。镇里在常态化开展十大美德标兵、最美新衙前人等“美德榜”评选活动的同时,要统筹规划,加强美德事迹成果的再利用,大力推进村民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教育宣传。把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小,细化、具体化为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的道德模范。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学美赞美”成新风,“正言正行”树正气,通过有形的榜样示范,推动无形价值观的提升、践行和培育。

  主题三:反复“回响”,让民俗文化汲养本土。

  衙前镇有1处宗教场所和9处民间信仰点,其中南庄王村占2处,分别是杨汛庙和乐善庵。这些寺庙大多供奉地方神祇,美丽故事流传至今。如始建于清代的杨汛庙来历是,附近北海塘经常坍塌,钱塘江潮直冲到西小江边,百姓深受其苦。南庄王有位大户人家姑娘嫁到杨汛村,随嫁一些田地。后子孙兴旺,为感谢娘家养育之恩,在南庄王的随嫁田中建起一座寺庙,以保佑故乡百姓免遭水患。这些地方神祇往往生前确有其人,他们或造福一方,惠泽百姓,或崇尚名节,成为楷模,具有较好的口碑和人格魅力。民间崇祀地方神祇,体现了乡民淳朴的感恩之情和崇尚名节的传统道德价值取向,成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广泛而深远。南庄王村有宗教信仰的村民,80%信仰佛教,20%信仰基督教,在佛教节庆活动时,杨汛庙参与人数最多有五六百人,建议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点的正能量作用,挖掘其正面积极意义,科学的加以利用和引导。

  主题四:坚持“回馈”,借乡贤文化反哺故土。

  乡贤是指中国各地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南庄王村也不乏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或从医,也有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南庄王村要善于“外引内联”,一要发挥好乡贤的资源优势作用,邀请他们经常回家看看,送政策、传信息、捐资金,为文化建设等牵线搭桥、出谋划策。二要发挥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以上四大主题文化内容都积蓄着一股股向上的力量、奋进的力量,这种文化力量既能为乡村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激励广大村民不断朝着新时代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