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风采 > 机关党建

市民宗局“百千万”活动党员干部调研手记之二十四

发布时间: 2018- 04- 04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服务中心

  “百千万”活动蹲点调研手记

  市宗教民族事务服务中心二科副科长 李 新

  2018年3月,我跟随处室同事数次前往萧山区衙前镇四翔村和山南富村进行蹲点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村“两委”班子、村民家庭、村里的企业和商户、民间信仰场所等,还实地察看了村里各条河道的污水治理情况,听取当地村民对治水的意见。在走村入户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农家小院,坐着小板凳,和他们围在一起,聊聊家常,交流交心;我走进了车间厂房,看看生产,了解行情,与企业家探讨怎样做大做强。这几天收获颇多,感觉自己听到了真话,看见了实情,摸到了诉求,把自己真正沉到农村,把自己当成村子里的一员,看看村民生活,听听村民心声,思考村子发展。我实实在在地经受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对“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有了更直接的体会。

  通过这次蹲点调研,我对两件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是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在河道边跟当地老人聊天时说起,她们年轻的时候河里的水都是能直接喝的,后来建了那么多工厂,污水排到河里,河水不仅不能喝了,连洗衣服都嫌脏。河里还生长出许多水草一样的植物,她们就捞了喂鸭子。现在富起来了,又反过头来不让企业排污,花钱治理河道。这其实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缩影,无论是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走过的环境保护历程看,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都并非是硬币的两面。在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兴发展模式转轨过程中,面对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要求,部分企业可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阵痛,但长远来看,环境保护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倒逼、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并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破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局,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在聆听村民反映村里的各种问题和对村干部意见的时候,我由衷地感慨“基层工作确实不好做”。民生政策千条线,落到农户手里,是最后一环节。村里的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党员干部是村里的先进分子,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员就是不一样, 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村里的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为群众服务、对群众影响最为直接,是真正的战斗堡垒,抓好自身建设十分重要且紧迫。要在强化责任、创新机制、增强本领上狠下功夫,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领头作用, 从而让政策和服务顺畅地从“第一公里”走到“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