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事务 > 民族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新疆部主任

发布时间:2020-07-06 15:50访问次数: 来源: 市民族宗教局

从2005年开始,秦丽老师担任起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疆部的主任,从未走出过炊烟笼罩的美丽草原,从没看见过山那边景色的不同民族的新疆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江南杭州,他们身上承载的,不仅是家乡人民的希望,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地域和教育的差异,新疆孩子们很多都不会说普通话、很多基础知识薄弱,面对这些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新疆娃,秦丽老师坚守在民族教育一线整整十五年,为这些新疆儿子娃撑起一片蓝天。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会不断地用事实告诉他,只要努力就可以创造出好的结果。曾经有一个学生,来的时候他是全年级倒数第五名,通过四年的努力,最后以全年级第一名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这样的奇迹,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新疆班里经常发生。就这样在这些新疆来的孩子们心中点亮人生之梦,秦丽老师说:“对于我们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父母,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他对父母亲的这种依恋,我们确实也是无法替代的。因为我年龄在,所以他们愿意来跟我倾诉,然后我会通过我的方式,在必要的时候抱抱他,亲吻一下她,告诉他不用担心,我们一直在你身边,你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帮你解决。”

在杭师大附中流行着一首歌:“新疆一个家,内地一个家;新疆一个妈,内地一个妈”。秦老师就是师大附中在内地求学的新疆娃娃的妈妈。

内地“家”的营造者

秦妈妈管理着这个“家”--新疆部,她是孩子的“妈妈”,她是“家”的营造者。一年除了学生回新疆过暑假的40天,秦丽老师几乎325天都在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在生活中,为新疆孩子搭建起家一般的筑梦空间。在细微处关注学生的感受,像一个母亲一样,事无巨细的安排好学生的吃穿住行。每年暑假,秦丽总会带领老师们一起去新疆的同学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即便是家长无法用语言沟通,但近距离的亲密接触,目光交流,也拉近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受彼此的真诚和温暖。

新疆孩子的筑梦者

秦老师说,“每个教育人都应有一片梦想,而我们只是帮助学生实践梦想的筑梦人。”新疆部是新疆孩子梦开始的地方。如果没有内高班这样好的教育条件,孩子们也许会失去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没有接触到这么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这些孩子也许不知道他们的青春可如此精彩。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高班办班十八年来,已有十四届学生从学校毕业走进了理想的大学。其中2017届,就有3名学生考入北大,1名学生考入清华。985/211的录取率达80%,一本率达95.5%。2018届,1名学生考入北大,82%的学生进入985/211高校继续深造,其中56%的学生深入985的高校。2019届,一本率再创佳绩,达到95.8%。

培养“明达之识,感恩之心,担当之才”,这是新疆班的育人目标。秦老师说,“明达之识,是让孩子们要懂得感,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要知道党和政府为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所付出的这些努力,他们要明辨是非,要有个远大的理想,要有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之心,是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高度关注和培养,老师们的全身心付出,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一直有颗感恩的心。担当之才,他们学成之后,是要建设家乡的,这是他们应该有的责任。

新疆孩子的守护神

2020年的寒假,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因为新疆班的特殊性,秦丽老师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即刻进入封校模式,切断一切外来人员和物资的流入,确保一切危险因素进入校园,积极开展卫生防疫的布置、落实和检查工作,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让家长放心,秦丽老师每天守着13个不同民族共计618个新疆孩子的身边,关心孩子们的饮食安全、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疫情稳定后,又组织开展停课不定学的网课教学。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秦丽老师每天记录防疫工作和学生的日常问题,短短一个月记录了2万多字的《防控疫情纪实》。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