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全国首个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发布,《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莪山畲族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是杭州地区唯一的民族乡,辖7个行政村(含4个民族村),总人口9117人,畲族人口2589人,占28.4%。莪山素有“千年山哈·百年畲乡”之称,于2019年创成“中国畲族第一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文明乡、国家卫生乡、国家AAA级全域旅游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等称号,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活动”,并成为永久会址。 前期,莪山畲族乡携手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第一阶段(2021年-2025年)发展目标为依据,着眼新时代文化、社会环境、产业质效、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美丽宜居等六大板块,赋分量化22项共同富裕二级指标。同时,细化出76项共同富裕考核指标,使建设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有标可依,也为其他民族乡村建设共同富裕提供标准化参考。乡党委书记蓝智伟表示,莪山畲族乡将对该项团体标准抓紧予以宣贯实施,持续厚植“中国畲族第一乡”内涵,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 
“出台这套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初心是什么?”“这套体系具体包括哪些重点指标?”“对照这套指标体系,莪山的下一步发力点有哪些?”活动现场,桐庐县14个乡镇街道的基层干部与10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共同富裕互动交流会,在畅所欲言中打开“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将来发生时”之间的转化通道。各家媒体对各个乡镇街道讲述的共富案例,尤其是对莪山畲族乡深耕“遇见山哈•文游小镇”民族文化型旅游业和三产融合型加工业“两大产业”的想法举措纷纷点赞。 
为打造民族乡村共富标杆,近年来,莪山以“引流项目+畲乡文化+共富机制”为总体发展思路,重塑产业、文化、共富“三大体系”,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构建“平台+农户”富民利益链接机制,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不断拓宽。 比如,莪山民族村西金坞自然村在2年多的时间里,通过闲置农房改建、自然景观提升、运营方式创新等举措,探索“环境入股+保底分红”村级增收模式,实现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30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4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莪山民族村党委书记姚樟水介绍,西金坞以民族特色文化赋韵“不一样的畲乡”,从以前最穷的山坳坳,变成了现在又美又富的“网红村”。 
再加上塘联精品果园、戴家山高端民宿、龙峰非遗红曲酒、沈冠智慧农业驾驶舱、内外兼修的畲族馆……五年来,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由3.7亿元增加到4.96亿元,增长34.1%;乡财政总收入由3415万元增加到5630万元,增长64.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35元增加到38284元,增长93%;实现年旅游人次突破60万,旅游综合收益超亿元;2021年“畲味莪山”区域公共品牌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民族文化实实在在转化成了生产力、市场力和竞争力。杭州市标准化学会秘书长吴振华表示,“莪山畲族乡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畲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