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将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AAA景区村庄——萧山区河上镇凤凰坞村,由三开间岩将大殿,200平方中庭和四周回廊组成。“岩将老太”的人物原型是楼塔镇管村董氏男子,“岩将”二字取意“坚如岩石、勇似将军”,“老太”则是方言中的敬称语。民间相传岩将老太为人忠勇,因助乡邻扫清贼寇,里人敬重之,因此立庙祭祀。清代以来,岩将老太的传说在萧诸一带流传甚广,信奉者众多,楼塔、河上、凤坞等地都曾建有岩将庙。

有关岩将庙的史料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乾隆十六年(1751年)《萧山县志》载:“岩将庙在凤凰坞,唐时建,国朝雍正九年(1731年)士民又建行宫于河上镇。”就是说,凤凰坞岩将庙历史可以追随到唐朝,清雍正年间,百姓们又在河上镇修建了岩将行宫。
此后,岩将庙逐渐荒废。嘉庆七年(1802年)当地人朱静远、孙良臣、俞成德、俞仁美、傅九韶、傅名扬、章佩玉、章君彩等捐献土地重建岩将庙。新的岩将庙“正殿门厅各五楹、两旁侧楼十楹,中有演台”。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建后殿数间。
不过,岩将老太的真实身份一直存疑。清代章钰《传略》载:“太尉管姓,后唐人,不详其名氏,世居邑南之管城。兄弟三人,刚方岸异,不畏强御,其舅氏董行戈十五,亦任力喜侠。”章钰曾任萧山儒学训导,是首次主持管村正式辑谱的梅溪公,对于萧山地情非常熟悉。章钰提及岩将老太是楼塔镇管村人,但是后唐距清时代久远,名氏信息已经无从查找。民间《萧山县志稿》中提出:“案章钰传不详名氏,而道光间转有张实等名相传。端履等恐无名未可请封,卜於神而得之者。舅氏行戈十五,故即以戈为名。”因此,管张实并非是岩将老太的真实姓名,而是王端履等地方绅士为替岩将老太请封于朝廷,通过占卜方式获得的。
王端履是萧山本地人,清代藏书家,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王端履在为岩将老太请敕赐封号过程中,不仅提到了甥舅四人帮助乡邻扫清贼寇,还写道:“国朝初年,土寇石仲方聚众肆掠。一日,寇过岩将祠,忽见神等四人挥刀追捕,众寇溃散。嘉庆二十五年,洪水泛涨,塘堤莫保,虔祷神祠,水势渐退。道光九年,时遭瘟疫,奔告于神,其患遂消。又境内猝遭火灾,赖神力庇护。”王端履的呈送得到了礼部的批复。道光十三年(1833年)清宣帝敕封董戈“绥佑伯”,管张实“保惠伯”,管张耀“昭灵伯”,管张圣“普佑伯”。
萧山民间流传有众多关于岩将老太的传说。清代邑人章钰在《传略》中记载了岩将老太扮作新娘、剿灭贼寇的传奇故事:
太尉管姓,后唐人,不详其名氏,世居邑南之管城。兄弟三人,刚方岸异,不畏强御,其舅氏董行戈十五,亦任力喜侠。四人共樵采,入林麓,越岫而登其嶺,四顾自放,虽遇虎豹勿畏也。清泰中,土人周段青以妖术聚众,里有娶妇者,俾数贼从空下,陡然挟之去,从者瞆迷,莫与抗,远近苦之。公愤甚,与弟暨舅氏计曰,贼势甚獗善妖,非官軍可扑灭也!且吾与若刚正不畏人,弃去不武,袖手不能忍,必如何入其穴,猝与彼战,则贼众自溃,即有妖不及施矣。因定计行事。越日,公佩刀插髻,衣妇人衣,为良家女状,以肩舆令二弟舁之,舅氏卫其后。过贼寨,贼侦卒见之,从空捽去,而贼狃于故,谓又得一新婦,欣然就之。公抽刀剒之,中其首賊,不意变忽起,急拾挺格斗不相下,而公弟卫其左,舅氏卫其右,战凡七昼夜,殪之,余党悉负伤溃。贼平,里人德公甚,呼为老太,号之曰岩将。事闻诸朝赠太尉,又赠惠民侯,立祠祀,並祀四公在凤凰山右,灵爽不渝毫发,历今显赫焉。
管氏三兄弟和舅父一腔侠义之心,为护一方百姓平安,设计攻入贼巢,苦战七天七夜,终于剿灭贼寇。至于为何会在凤凰坞修筑岩将庙?村民们认为管氏三兄弟和舅父是在凤凰坞村空旷野地歼灭了强盗周段青,自然应在既是战场,又是取得辉煌胜利的地方为甥舅四人修筑一座岩将庙。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岩将庙遭入侵日军炸毁。2014年,凤凰坞村集资重建岩将庙,“岩将老太”神归其位,澄明英武,威坐中堂。神像主体高5米,阔2.7米,用名贵黄樟木塑成,总重1500余公斤。庙内天井两侧廊绘有十幅《岩将英雄传》壁画,每幅彩绘高1.8米,阔2.4米,以图文的形式再现了岩将英雄惩恶扬善、斩妖除害的精气神武和侠骨风范。
如今,凤凰坞已经将岩将庙纳入到村级管理,深入挖掘岩将老太信仰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围绕岩将庙和岩将老太信仰,凤凰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一)凤坞舞布龙。凤凰坞村向来有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吉祥的传统。从春节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再到端午节,由十三位青年组成的村民舞龙队都会聚到岩将庙,共同舞起村落之龙。乡村振兴的东风,唤醒了村庄的民俗传统,也使得岩将庙重焕新生。凤凰坞村坚持把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和乡村旅游相打通,让凤坞布龙不仅成为增强村落凝聚力的重要活动,也成为村民同游客互动、交流、沟通的全新形式。

(二)腊八彰五德。每逢腊八节,为弘扬孝善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凤凰坞村会都在岩将庙内举行“五德”家庭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树立典范,表彰先进,激励更多家庭及其成员积极参与构建美好家园中来。此外,村里还组织志愿者们开展“送腊八粥敬老活动”,在庙里现场熬制腊八粥,为现场群众和游客们送上温暖腊八粥,并会上门给村里的老年人和贫困户送去暖暖的“爱心腊八粥”,把浓浓的关爱与美好祝愿传递给他们。

(三)端午文化节。凤凰坞端午文化节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主要活动包括:开笔破蒙仪式,通过自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经典诵读、击鼓鸣志、挂聪明牌等仪式,引导学龄儿童庄重踏上求知之路;端午民俗大体验,体验踩高跷、喝雄黄、挂菖蒲、系五彩绳等传统民俗,彰显端午仪式;粽子百家宴,组织包粽子、蒸糕大赛和百家宴,重回阡陌相交、鸡犬相闻的美好乡村热闹场景;河上镇乡村治理成果展,各村社展现社会治理成果、表彰成绩突出集体;社会组织公益展,各社会组织展现风采、开展公益服务;农夫市集,各类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和生态有机食品售卖;露天电影和文艺活动展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七夕亮河上。将河灯节与文创、演艺、音乐节等时尚元素跨界融合到一起,形成全民狂欢的旅游盛会。主要活动内容包括:“Hi,河上”音乐节、裸眼3D秀、汉服秀、“河”星秀、放河灯、创意实践等。

(五)国学系列活动。岩将庙是凤凰坞村的珍贵古迹,它有辉煌的过去,现在沉淀了许多故事。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凤凰坞村和萧山儒家协会在岩将庙设立了岩将书院,以学习传统国学——儒家的礼、仁、义、智、信学说为特色,从岩将文化中吸收中华传统美德。书院国学大讲堂每周开讲,风雨无阻,堪称村里的“百家讲坛”。村民通过自学,互帮互学,能者为师,比书法、比理解、比朗读,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用书籍浸润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育人于无形。

回归到传统社会,乡民奉祀岩将老太是因为他疾恶如仇,帮助百姓们扫清贼寇,逝后又一直佑护百姓,凡祷无有不应。进入新时代,村民们集资重建岩将庙,不单单是考虑到信仰方面的需求,而是对其功能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特别是民间信仰的现代价值,发挥其在助推乡村经济、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凤凰坞村对于岩将庙进行了多方面的提升,在满足村民们信仰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岩将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打造了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又成为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培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