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庙,又称东平忠靖王庙,坐落于临安区太阳镇太阳村波前路。庙宇占地规模不大,供奉有东平王、东平娘娘、观音菩萨、财神和华佗等神像。村民们回忆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庙宇规模庞大,后因失火烧毁了原有建筑。直至1983年,热心村民集资在原址旁重新建造东平王庙,神灵得以归位。围绕太阳村东平王庙形成的太阳庙会是当地居民致祭、聚会、酬愿和百货贸易的重要活动,已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平王的人物原型是唐朝中期名臣张巡。安史之乱时,张巡死守睢阳,有效阻挡了叛军南犯之势,终因粮草耗尽,城陷被俘遇难。张巡逝后,朝廷诏赠扬州大都督,立庙睢阳,追封东平王。及至宣宗朝,张巡图像移入凌烟阁,并在睢阳立庙,岁时致祭。宋室南渡之后,东平王信仰随之传播到江淮一带。到了明清时期,杭州已然成为东平王信仰传播的中心区域,信仰人数众多,专门供奉张巡的庙宇就有二十余处,广泛分布于杭州各地。 表3-1 杭州地区东平王信仰历史分布统计表 名称 | 别名 | 地址 | 史料出处 | 备注 | 东平忠靖王庙 | 东平庙 | 钱塘县秀义坊 | 成化《杭州府志》、康熙《钱塘县志》 | 宋建炎二年建,明洪武三十年修,嘉靖十五年重修 | 东平王庙 | 张忠靖公祠 | 富阳县恩波桥西一百步 | 成化《杭州府志》、光绪《富阳县志》 |
| 祠山庙 |
| 富阳县洋涨庄 | 光绪《富阳县志》 |
| 张中丞公巡祠 |
| 富阳县北桐岭 | 光绪《富阳县志》 |
| 忠靖祠 | 东平王庙 | 分水县东南四里九龙山上 | 雍正《浙江通志》、康熙《分水县志》、民国《分水县志》 | 邑人王梦熊建,后有官员捐俸、合邑轮助,修路筑亭。 | 东平王庙 |
| 昌化县西三十里朱柳 | 乾隆《昌化县志》 | 一在县南二十五里赤石,一在县西九十五里荆州(安邦),一在县北岛石庄,一在丰隆庄 | 东平王庙 |
| 昌化县南二十五里览川 | 康熙《杭州府志》、乾隆《昌化县志》、道光《昌化县志》 | 更新于行僧明时绍隆 | 东平王庙 |
| 临安县东南沙井门外 | 康熙《临安县志》、乾隆《杭州府志》、乾隆《临安县志》 | 咸丰年间毁,光绪初年邑绅胡锦标等重建 | 东平王庙 |
| 新城县社坛内 | 乾隆《杭州府志》、民国《新登县志》 | 一在宁善里仁坞,一在新登乡新安岭 | 东平忠靖王庙 |
| 於潜县西太阳村 | 光绪《於潜县志》 | 一在嘉后乡仁山岭,一在丰前藻溪 | 忠靖王庙 |
| 於潜县西十八里菩山 | 乾隆《杭州府志》、康熙《於潜县志》 |
| 睢阳公庙 | 东平王庙 | 桐庐县桐君山岭 | 乾隆《桐庐县志》 | 康熙十九年士民柴文颢等建,六十一年僧历天募资重建 | 东平王庙 |
| 桐庐县西北二十五里独山顶上 | 乾隆《桐庐县志》、光绪《严州府志》 | 雍正三年僧募建 | 东平王庙 | 永庆寺 | 建德城北三十里骑龙桥 | 民国《建德县志》 |
|
最初,东平王信仰形成于河南等北方地区,之所以能够传入杭州,与宋室南渡这一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嘉靖《浙江通志》记载:“宋南渡初,凡汴之有庙者皆得徙祀于杭。”也就是说,凡是曾在汴京得享庙食者,朝廷皆将其迁到杭州重新筑庙奉祀。所以,建炎二年,尚在南渡之初,杭州秀义坊出现了第一座供奉张巡的庙宇——东平忠靖王庙。太阳镇东平王庙始建年代不详。光绪《於潜县志》记载:“东平忠靖王庙在县西太阳村,祀唐扬州大都督睢阳张中丞巡。神显于宋,汴京南渡后,各邑奉祀之。”虽然杭州各地都有奉祀东平王的传统,不过,太阳镇东平王信仰却有着独特之处。太阳镇流传着“神婚”的民间故事,东平王在太阳有一位本地的太太,即“东平娘娘”。 相传,太阳镇界头村有一个妙龄女子来到东平王庙祭拜张巡神像时,看到张巡威风八面、玉树临风,顿时芳心大动,许愿时情不自禁说出:“若得为东平王妻,受万人尊敬,永远入祀,是大愿也。”祭拜完后,当她走出门槛时,岂料庙顶落下一瓦片砸在界头女头顶心,倾休克致命,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月廿四日。当地百姓以为神灵感应,便为界头女塑像立在东平王身旁,取名为"东平娘娘"。 这一奇异的传说,意外地拉近了英雄东平王和太阳镇百姓间的关系。原属外来的东平王信仰,摇身成为太阳镇的女婿,祭祀仪式和庙会活动也增添了很多地方特色。各地的东平王庙会大多安排在张巡诞辰七月廿四日,“七月二十四日诞辰,居民致祭、聚会、酬愿、百货贸易集焉。”但是,太阳镇东平王庙会的日子却选在十月廿四日,即东平王和东平娘娘神婚之日。 太阳庙会前后持续三天。第一天,巡游队伍抬着东平王和东平娘娘从东平王庙出发,路过太阳老街,经太阳、樟山头等村庄,中午时分一定要赶到东平娘娘的娘家界头村吃午饭。第二天,从界头起身,返回太阳村,经过东平王庙短暂歇息后,转过乌岗口、王家等村庄,到达东平娘娘外婆家八亩村(太源村)过夜。第三天,从八亩村返回东平王庙,神像安坐之后,供香客们轮番祭拜。 
在祭祀仪式方面,太阳庙会还在延续传统样式。庙会日清晨,由附近村民们自发组成的巡游队伍要先到太平王庙参加迎神活动。神像前供桌上依次摆放三荤三素、糕点、水果等供品,现场点燃香烛,让参加巡游的人和到场的民众(前一日都要沐浴洁身)朝拜祭奠。迎神活动结束之后,八人一组,分两组将东平王和东平娘娘两位神像抬上高架无帘的大轿上,开始出殿绕境巡游。整个巡游队伍分工明确,排列有序。首先由108名队员各举一面大旗开道,旗上绣有龙、凤、蜈蚣、十二生肖等图案。后面跟着72名举着锡铸兵器的持械卫士,象征清道护卫之意。然后,载有东平王和东平娘娘的八抬大轿队伍开始登场。再次,由男女各二十名组成的“躲祸队”紧跟轿队之后。躲祸队员们男左右女,扎黑纱巾,脸贴神仙符。最后登场的是民间艺术表演队,有龙灯、凤灯、花灯、狮子灯、竹马灯、踩高跷、耍流星、小丑等等各种表演形式。 民间信仰和民间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民间艺术都是以民间信仰为精神核心,由信仰文化演变而来。随着太阳庙会的恢复举办,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得到发掘和恢复,各种传统艺术项目,例如龙灯、舞狮、马灯、花灯等终于有机会再次登上舞台。其中,五凤朝阳灯舞是极具太阳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相传,“五凤朝阳”与太阳镇的地形地貌有着密切的联系,“太阳居於潜西二十里,其地东有凤凰山,西北有四凤凰宛若五凤朝阳”。民间艺人们根据“五凤朝阳”传说,以五只凤凰为道具创编了一支民间灯舞,即现在的五凤朝阳灯舞。 
每逢佳节日、喜庆日、丰收年,五凤朝阳便在当地的庙会或者赶集活动中表演,成为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一个节目。五凤朝阳除了参加本地的节日活动以外,还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国家的大型民间艺术演出。2003年荣获中国临安“森博会”群众文化活动金奖,2004年荣获“娃哈哈西湖狂欢节”最佳表演奖,2005年参加“华夏一绝”民间艺术大赛获得铜奖,2009年获“浙江省庆祝国庆60周年”最佳奉献奖。几年来,五凤朝阳应邀到过上海、南通、桐庐、东阳、萧山、杭州、宁波等地参加表演。2010年,还被德国方邀请参加第27届欧洲民间艺术节,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和好评。2012年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围绕东平王信仰,太阳镇流传着精彩动人的故事传说,衍化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围绕祭祀活动形成的太阳庙会,对地方经济、文化、商贸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太阳庙会不仅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也成为农民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增进团结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利用这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不断对庙会的挖掘、整理,相继恢复了祭祀“东平王”“东平娘娘”神像仪式、神像巡游活动等,临安各个乡镇、桐庐、建德、东阳、安徽歙县等县市的各方百姓都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庙会期间还举行各类文艺演出,这既有民俗传统文化特色,也不乏现代生活气息,真正使庙会成为农民百姓休闲消费、享受快乐的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