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小学操场上,两名学生用脚蹬着圆柱状物体,不断向前滚动。他们正在练习的是一项畲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蹴石磉。 
把这项活动带进校园的是钟珍珺老师。“我是畲族的,到了这个学校之后,发现这边也有很多学生来自畲族。”最初,钟珍珺是想让畲族的孩子一起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练着练着,发现很多小朋友对这个都感兴趣,就索性把它当成课后服务的内容,非常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钟珍珺说。 

站在圆筒状的石磉上,学生们好似“小哪吒”,踩着一个个听话的“风火轮”,玩出了许多花样,也在相互合作中增进了同学情。“蹴石磉可以让我更有创造力,我们发明了很多玩法。”三年级学生吴伊诺说,但他们最喜欢的还是双人石磉,两个同学一起相互配合,玩得特别开心。 

五十六个民族应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每个人都应该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玲珑小学有10%的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在玲珑街道的指导下,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齐心协力绘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学校德育主任陈英豪表示,在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既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56个民族一家亲。“这是从同学情到民族情的融合,引导学生从小就有中华民族认同感。” 
浓浓的民族情不仅体现在校内,也传递到了千里之外的青海省班玛县。去年,学校了解到青海班玛县吉卡乡的藏族学生都希望拥有一条围巾,就发动老师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织围巾,最终在降温前为他们送去了60多条围巾。 这段时间,玲珑小学的教师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织围巾行动。活动负责人王秀琴介绍,公益项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现在已经有50多名教职工加入编织团队,他们将把这场爱心接力一直持续下去。“这个学期我们打算准备300多条围巾,把捐赠的范围扩大,想把我们的围巾送到青海、四川、贵州、西藏,送到那些特别需要的地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