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忆南: 你好!以前我给你的那封信看了吗?我上次考试我的语文考得95分,数学考得91分。我喜欢上语文课,你喜欢上什么课呀?我好想跟你玩呀!我喜欢打乒乓球,我10岁了,你几岁呀?你还有多少天才来我们的羊甲小学?我喜欢讲故事,你喜不喜欢讲故事呀? 祝:天天向上! 二(1)班 李明涛”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羊甲小学送至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的一封信。2023年上半年,滨江实验小学205班43位同学与羊甲小学201班28位同学通过“书信结对”,手拉手心连心,与1500多公里之外的同学相识相知。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以“善及万物,知行合一”校训为抓手,于2019年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联合办学,成立了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围绕非遗传承、教育共富,将民族团结、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积极推进校际间、区域间、民族间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引导浙、黔两地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学生、教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校于2023年6月被滨江区授予“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称号。 五年来,滨江实验小学组织教师送教贵州省黔东南州120余场,培训教师近4万人次,续写东西部协作教育故事。学校于2021年成立了“中华少儿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先后帮助羊甲小学改造了“石榴红”爱心图书室、教室、寝室、操场、报告厅、校门、课桌椅、电脑教室等设施设备,共计投入教育改建资金189万余元。在滨江实验小学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石榴红”印记遍布羊甲校园。 “欢迎来到羊甲小学!”羊甲学子穿着苗族盛装,整齐划一、苗歌声声,一杯杯欢迎茶,一条条苗族福带,一个个红鸡蛋,在校门口热情地迎接滨江实验小学的朋友们到来。今年5月初,通过书信相识的朋友终于能面对面相拥,感受彼此最温暖的微笑。孩子们在悦耳的芦笙声中围圈起舞,在上下翻飞的竹竿间轻快跳跃,在友谊第一的赛场上争先恐后。杭、黔学子互相介绍家乡的非遗文化,羊甲小学展示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石桥古法造纸、卡拉鸟笼等非遗技艺,滨江实验小学展现杭州雕版印刷、岩彩珐琅、剪纸等的精妙绝伦,大家共同在非遗课堂内感叹文化之美。各民族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学、同乐。“我希望,我能和201班的同学们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每一个滨江实验小学的孩子如是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以善行课程为抓手,通过与少数民族地区多所学校协作式发展,助力教育共富、文化共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实在在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