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严庙坐落于古镇三墩,据传曾是一座千年古刹,至迟始建于南宋高宗时期,供奉有高宗皇帝下诏敕封的一位女性民间俗神--梅潭夫人。据当地百姓介绍,早期的大严庙是一座方圆数十里颇具影响、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主建筑有三进殿堂加南北两个戏台,庙产有农田340余亩,僧人众多,香火很盛。最初,梅潭夫人供奉于大严殿的第二殿与第三殿之间的西侧宫殿,金身神像塑在殿堂中央,坐西朝东,并在座像后以一幅巨大的神兽画像衬托梅潭夫人的正义侠胆。宫后有“血污塘”, 以示梅潭夫人为了保住清名利剪刺身而亡的义举;殿前的院子中央有一口水井,院子外是莲河洋河埠,岸边有参天的槐树。为什么将梅潭夫人供奉于大严庙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梅潭夫人殒身于大严庙附近;二是大严庙规模恢宏、声名远播,可以与梅潭夫人烈女真神品格相匹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宋高宗敕封梅潭夫人为诰命夫人,并恩准择大庙,塑神像予以归位,以永享万民香火。梅潭夫人归位大严庙列为奉祀之神后,每逢二月初四(梅潭夫人诞日)、九月十一(梅潭夫人忌日),三墩镇及周围方圆数里的民众都要会聚大严庙,颂扬梅潭夫人坚贞不屈、节妇清名、流芳百世,并为其超度、做佛事、建道场,同时开展一些民俗表演活动,后渐发展成三墩一带较大规模的庙会。由此,大严庙进入了长期的繁盛时期,梅潭夫人传说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梅潭夫人显灵故事及其中隐含的公义品格更是深入人心、代代相承,有力地助推了良善正义乡风乡俗的形成与发展。

梅潭夫人传说
据朱守林老先生在《西溪民间故事》一书中讲述:梅潭本是北宋末年梅家坞人。一日,梅潭与姐姐去灵隐寺上香,姐姐梅滢被官二代恶少蔡伯伦看中。蔡公子勾结官府,于九月十一日这天上门抢亲。梅滢本已许配仁和县郁公子,梅潭就代姊出嫁。途经莲河漾畔,梅潭就在花轿中用剪刀自尽了。于是,蔡家就将她草草安葬在石桥头旁。宋室南渡稳定后,郁公子中得进士,就将蔡伯伦恶行禀呈宋高宗。高宗严惩恶少,并追封梅潭为诰命夫人,敕令择大庙,供奉梅潭,让后世铭记其节烈。二月初四这一天是梅潭夫人的生日,对于三墩镇吉鸿一带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每年这天,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都会来此进香,有的还会把小孩子寄姓给梅潭夫人,拜称其为“梅干娘”。

历史上,有关梅潭夫人的显灵传说众多。比如,一说,祥符镇上到三墩镇的陆路通道上有一座花园桥,这座桥上有门,日开夜闭,晚上则有守桥人看管,如果夜间有过路的人要从此通过,必须由守桥人予以开门放行。有一位从三墩沈家桥入赘到祥符陆家圩的看桥人,正值某年二月初三的晚上看守桥门。这天细雨濛濛,正当他刚想入睡,忽然听见有人敲门,要他开门放行,连续敲了两次,他才睡意朦胧地起来开桥门,只见一群人打着灯笼已经过了桥门,灯笼上写着“梅潭”两字。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明天(二月初四)是梅潭夫人的生日,她提前回来了。所以以后逢二月初四,初三下午人们便络绎不绝地过桥来了。同样,在梅潭夫人的忌日九月十一日的前一天,前往大严庙祭祀的信众也早早来到庙里。凡祭祀梅潭夫人的日子,大严庙热闹非凡,搭送香客的船只在莲河洋口停放的插不下篙子。
又传说,有位前来大严庙祭祀梅潭夫人的香客,对梅潭夫人美丽、端庄的形象出于好奇,忍不住多看了一眼梅潭夫人神像秀美的小脚,结果这位香客一回到家就口味白沫,昏了过去……。这个传说说明对梅潭夫人神灵不能亵渎,只能虔诚地敬奉;也启示乡民,在日常生活中要行规矩事,做规矩人。

随着时代变迁,梅潭夫人信仰的内容愈加丰富,梅潭夫人的神格功能亦随着三墩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的发展而演变、更趋多元多样。其中最突出、也是最基本的神职就是护佑妇弱安康,一度被当地民众视为送子娘娘和妇幼保护神,凡家家户户生下子女后,都会按照家中谱名,付一些吉利香火钱,让子女认梅潭夫人为干娘,赏姓为梅;每逢梅谭夫人生忌日,老老少少的干儿子干女儿都来拜干娘,并带上小孩子,讨根红头绳拴在手腕上“过煞关”,保孩童一生平安。至明清时,三墩镇一带植桑养蚕比较普遍,并成为乡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梅潭夫人又渐渐的增加了一重身份—蚕花娘娘,保护桑农平安、蚕桑丰收,至二月初四日,众乡民都会到大严庙前卖桑苗、购农具,同时祭拜梅潭夫人,并把供祭未燃尽蜡烛头拿回家中,在蚕室内点亮,以祈求当年春秋二季蚕茧丰收。与民众生产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厚植了梅潭夫人信仰的根基、推动了信仰的传播。
根据地方史志学者考评,近百多年来,由于中国社会激荡与转型,大严庙屡经波折起伏。大约至清末,因庙产纷争,大严庙失去了大部分庙产,仅存第三殿和梅潭夫人殿,众僧人被遣散还俗。新中国成立前夕及初期,大严庙一度更易为基层政府办公场所;在破四旧立四新的那个年代,庙宇被当时的五星大队占用,用于开办赤脚医生诊所、水作坊、稻米加工厂,庙宇的基本轮廓和部分建筑仍得以存留,而庙宇中的菩萨和梅潭夫人神像则补彻底损毁。但当地民众对梅潭夫人的纪念却从未间断、梅潭夫人的传说从未间断。有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省、市越剧团就曾根据梅潭夫人的传说故事改编成越剧《湿罗帕》,一度在杭州地区巡回演出,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的人群如钱塘江潮涌一般,社会反响强烈。

改革开放后,也为了让后人了解历史,传承非物质文化,通过各方和善男信女的努力,逐步恢复了庙宇功能,包括当地信众委托画师作梅潭夫人画像,张贴在原来安放梅潭夫人神像的神位上,同时也陆续对的一些建筑墙体进行修缮。到了2017年,由于庙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不适宜作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开展祭祀及相关民俗活动。鉴于当时“大严庙”已成杭州市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寻求各方支持以及善男信女的努力和筹资,当年6月,三墩镇吉鸿社区依据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对“大严庙”整体进行了原址翻建、维修。至2018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和重建,大严庙已焕然一新,设有大殿、天王殿、东西配殿、山门及各种用房,重塑了佛、菩萨、罗汉、四大天王、梅谭夫人等金身,配齐了佛物、法物、僧物。每逢正月初五、二月初四、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七月三十、九月十一、九月十九、和每月的初一十五等,善男信女们都来此庙朝拜还愿。

与此同时,场所的规范化建设也得到不断加强。大严庙作为三墩镇辖域唯一一个纳入登记编号的民间信仰场所,秉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以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要求,积极对大严庙及梅潭夫人信仰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创造性转化,充分发挥以优良传统化人、以优良传统育人作用,使公平正义、崇善尚美、和谐有序的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传统代代相传。2019年以来,借西湖区民宗局组织开展的宗教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三查两创”工作部署,区、镇两级高度关注大严庙的管理和场所安全,成立了镇统战委员、统战干事、吉鸿社区和合作社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查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查是否存在商业化倾向、查场所安全是否有无漏洞,不断提高吉鸿社区这一民间信仰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年初镇与吉鸿社区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均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街道还就民间信仰场所用水、用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香亭烛台纸炉、场所内物品堆放等进行规范,落实了长效管理,确保峰会成果的常态化应用。同时,注意整合安监办、社区、公安、城管、消防等多方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消防知识讲座等,及时查找、发现和排除场所安全隐患。
当前,大严庙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凝聚村民、弘扬文明,注重传统传承、注重内涵提升,使梅潭夫人信仰这一地方文化传统在良善乡风涵育和地方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促进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并已经成为维系当地百姓和谐、互助友爱、生活富足、善良关爱、孝亲感恩的独特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