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信息 > 工作动态

全域建设“之江同心·石榴红”体验线 讲好良渚文化大走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发布时间: 2024- 01- 24 17: 59 访问次数: 来源: 市民族宗教局

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石榴红”课堂里,来自余杭区各镇街的汉族、侗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等20余名民族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学习制作良渚玉雕,感受千年非遗文化。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各民族代表蘸湿玉石、锉刀打磨、砂纸抛光……粗糙的原料摇身一变,成了精致的玉雕饰物,让非遗文化的魅力具象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样普通的一场体验课,却具有不凡的意义,是余杭区委统战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打造“石榴红”宣传教育体验线的一个剪影。

五千年文明,溯源见“良渚”

五千年文明,一座杭州城,溯源则见“良渚”。有鸟立高台、玉钺玉琮、神人兽面、四水有序、千年平和。从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看见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良渚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证。

2023年初,杭州市将“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末,杭州市余杭区召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提出要将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先行地、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地”。余杭各级部门和有关单位,认真学习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发挥全域“文化+创新”独特优势,挖掘文化旅游、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优质资源,着力构建全省首条石榴红宣传教育体验线路,不断放大民族团结共融效应,有力推进了同心共富、乡村振兴。

2、五千年文明,溯源见“良渚”2.jpg

石榴红宣传教育体验线,串联“良渚文化大走廊”

建设“之江同心·石榴红”家园,打造“石榴红”体验馆、志愿者服务队、宣讲团、工作室……沿着良渚文化大走廊及延伸带的余杭区全域,12个街镇纷纷融合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石榴红”阵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一方面在迎接八方游客中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故事,另一方面打造民族互促互融平台,邀请各民族学生、志愿者、群众参与游客服务、接待讲解、玉器制作体验。在余杭区百丈镇“之江同心·石榴红”传梭天地体验馆,展开布与竹、织与宿、食与木等一系列更具创造力的手工艺创新工作,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在融设计图书馆、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以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茶文化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传承传播各民族优秀文化结晶,不断凝聚民族团结的共融氛围。

通过在遗址公园、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手艺展馆等多处主阵地统筹推进“石榴红”家园、共富基地、项目建设,余杭区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成了以1条体验线路、1个党建联盟、12个镇街阵地、N个特色点位的“1+1+12+N”全方位民族工作网络体系。各个阵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体验活动,一年以来,开展“民族体验日”“民族故事分享会”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十余场,开展民族方针政策宣讲、文化交流活动等宣讲团活动数十场,做到了全覆盖、有深度、有影响。

3、石榴红宣传教育体验线串联“良渚文化大走廊”6.jpg

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创建“石榴红”共富基地

走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区域中的百丈镇,这里有一座传梭博物馆。馆内收藏的2万余把梭子来自全国56个民族,是承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历史演进的重要文化符号。2023年4月,“之江同心·传梭天地石榴红”体验馆揭牌,联动了新一代手艺人和新锐力量,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让手工艺实现在地活化,构建起一条城市与乡村双向激活与联动的产业链,把本地村民、返乡创客、手艺人聚合起来。”这是传梭博物馆馆长、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代表传承人郑芬兰孜孜不倦的追求。

余杭区既是科技创新高地,又是乡村振兴样板,各镇街始终把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有效工作载体,打造“石榴红”共富基地,大力支持各民族青年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有力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动辖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乐。

4、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积极创建“石榴红”共富基地1.jpg

聚同心、汇合力、启新篇。下一步,余杭区将高质量推进全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区)建设,以“良渚论坛”民间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引,筹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渚研讨会,讲好良渚文化大走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创新推进以新时代良渚文化滋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不断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余杭区民宗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