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翁庙,又称仙翁祠,乃是为祭祀方纮、方操、方储等方氏先祖而建,因此也可以看作是方氏宗祠。今淳安光昌、齐坑、威坪、桃源等诸多乡镇均建有各自的真应庙。现淳安境内较具代表性的是雌龙源村方仙翁庙。据传,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方氏家族出了一位龙骧将军兼洛阳令、开国公方储。南宋时期,乡民为了纪念他,在县城北面六十里地的富山村(今文昌镇富山村)建造了方仙翁宗祠。明嘉靖五年(1526),当地百姓对古庙进行了重修。清末,古庙迁址于雌龙源村。雌龙源村方仙翁庙现在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方氏宗谱》载:汉平帝元始五年(5),时任大司马长史、出守河南的始祖方纮,为避王莽之乱,挈家避居江左歙县之东乡(即淳安)漕湖(原进贤渡村,现已淹入水库)。方紘因此被推崇为淳安方氏的始祖,更是江南方姓的始祖。刘玄更始三年(25),光武帝刘秀诛杀王莽,建立东汉皇朝,任命方纮为丹阳令。因此,后来淳安进贤所建的方氏宗祠有“丹阳世家”的匾额,其家族也因之自称丹阳方氏。方紘所属的河南方氏在两汉时期乃是颇为显赫的家族。方纮的父亲方望曾任西汉的太傅兼太史令,方纮的兄弟方旷、方远,皆为两汉朝廷的官吏。方纮自己生有四子:长子方雄、次子方杰、三子方纲、四子方毅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才能,曾前后入仕东汉朝廷为官。如长子方雄,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拜尚书郎,后迁给事中;建武十一年(35),为金牙将军,后升迁为云麾将军;又因征战有功,拜西河太守。方雄又有三个儿子,子孙后裔散居叶乡。长子方侪,善辩天文,举贤良为南郡太守属吏,后为大夫、左侍郎,封吴内侯。次子方储,学识高超、忠诚正直,因善天文,劝诫汉和帝不宜出郊祭天,反被诬欺君,“获不忠之谤,宁杀身以成仁”引鸠自杀以明志。淳安人百姓敬称他为“方仙翁”,为表达对他的纪念,淳安境内到处有方仙翁庙、真应庙。方储也因此成为《淳安县志》中《人物传》里名列首位介绍的历史人物。自此,方氏成为淳安本地第一大姓。方储有三子:观之、赞之、弘之。三子皆子孙兴旺,后分为三族迁徙各地,开始在南方各省繁衍生息。元代文学家方回就曾在《桐江集》中有“天下之方姓,皆出于歙之东乡,今析严州淳安”这样的论断。在方储被逐渐神化的过程中,方氏家族在淳安乃至江南地域的影响也日渐扩大。因此有“天下方姓出淳安”的说法。而方储后裔在江南各地的繁衍也奠定了方氏家族在江南地域的分布格局,使之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姓。

据传,方储 (?—93),东汉官员、学者。字圣明,一字颐真,丹阳歙(今安徽省歙县)人。曾习孟氏《易》,精图谶,善天文。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举孝廉,授郎中之职。历任句章(今余姚东南)、阜陵(今安徽全椒县)、阳翟(今河南禹县)令。元和元年(84),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拜授议郎,转为洛阳令,升迁太常。和帝永元五年(93年),方储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方储为人聪颖博学,曾注释《孟氏易》,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学。除此之外,有关方储的传说故事也在淳安广为流传。
相传,有一次,东汉章帝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命文官站左边,武官站右边。众大臣纷纷依命站立左右,而方储却一个人站在中间。汉章帝大怒道:“大胆方储,你为何独自站在中间?你是想抗旨吗?”方储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臣没有违抗您的命令,臣文武兼备,所以只能站中间了。”汉章帝一听,觉得方储说的有理,若他真的文武兼备,站在中间的确符合旨意,不由暗自称赞方储机智灵活。

另有一次早朝时,汉章帝命人取来一堆乱丝扔在朝堂,让大臣们用最短的时间把这堆乱丝整理出来。面对这堆无头乱丝,大臣们议论纷纷,想出了许多办法,却都不能将这堆乱丝理顺。正当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方储站了出来,不慌不忙地抽出腰间佩刀将这堆乱丝斩成三截,并说:“这样的乱丝必须剪断才能进行整理。”汉章帝看了大喜道:“方储你真是有胆有识、文武双全啊。”他又大声呵斥大臣们道:“你们以后遇到事情要多向方储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机动,多换位思考,千万不要成为书呆子。”
方储的母亲不幸病故,方储回故乡为母亲守孝三年。期间,他亲自担土为母亲修筑坟墓,又在墓周围的山坡上种植了数千株常绿树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农历三月初三日,和帝去洛阳城郊祭天。方储进谏道:“臣夜观天象,预测今天午时三刻天公突变,恐有不测,御驾不宜出行。”和帝不信。尚书张林平日与方储不和,此时见和帝不信方储的话,就乘机进谗言道:“陛下,今天天气恐怕并不会像方储说的有什么不测,老天爷又不是方储所能掌握的。他分明就是在扰乱人心,蒙蔽陛下,扰乱陛下祭天的大事,应该推出去斩了。”汉和帝听了颇为犹豫,一方面他想惩戒方储的胆大妄为,让方储知道皇帝的权威;但另一方面,汉和帝也对方储的机智灵活、文武兼备颇为欣赏。所以汉和帝下令将方储羁押入大牢,若到时天气没有大变,再以欺君之罪论处。于是汉和帝就带着大臣们去城郊祭天了。一路上天气晴朗,君臣平安无事。汉和帝暗自责怪方储胡言乱语。没想到刚到午时三刻,天色突然昏暗下来,大如乒乓球的冰雹自天上砸下来,汉和帝一行队伍中被冰雹所砸伤亡者数以千计,此时的汉和帝方才对方储的预测彻底信服,打算回宫后召见方储,表彰他的功劳。而方储被羁押在牢中,心中惶恐不安,不时向牢头打听时间。而收受了张林贿赂的牢头就骗方储说:“午时三刻早就过了,天空一片晴朗,并没有你说的什么不测,你就等着陛下回来将你处死吧。”方储听了不由感叹道:“看来是老天爷也不想让我继续活下去了。”于是就喝毒酒自杀了。汉和帝听说方储死了,十分悲痛,说:“方储你一死不要紧,以后还有谁为我治国安邦出谋划策啊。”于是,追赠方储为尚书令、黟县侯,赐号“方仙翁”,又命官员护送方储的遗体安葬于淳安县城东南。后来,又有淳安的地方官员奉旨修建了专门用来祭祀方储的仙翁祠,亦称真应庙。
自有方先翁的传说以来,历代不乏文人骚客大费笔墨赞叹方储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如南宋方有开所作《方仙翁祠》诗“真仙祠馆锁层岚,下瞰平畴十里宽。谱牒尚标唐篆额,风仪仍是汉衣冠。紫芝白兔灵如昨,石碣丹湖事不刊。千古云孙牛马走,敬瞻遗像仰高寒”便颇具代表性。
淳安民众对方储为国为民精神的崇拜直接体现在了各地别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庙会等民俗活动之中。其中,富山露台和瑶山秋千这两个已经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就是淳安方先翁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如雌龙源村的村民每逢农历正月初六为纪念方储先生诞辰,周边方姓后代集聚于此举行迎送方仙翁的出巡活动,进而形成庙会,活动期间有乐队鸣锣开道秋千露台载歌载舞甚为热闹,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村中老人流传着“方仙翁特别灵验,为了让村里人好接待客人,每逢正月初六不会下雨”的传说也包涵着当地民众淳朴的待客之道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又如文昌镇富山村,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是村子里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庄,村民自发举办盛大庙会,以纪念的他们的祖先“方仙翁”---方储。四邻八村甚至更远的人们也纷纷赶到这里祭拜,以求“方仙翁”庇佑。庙会期间,村民们不光自己衣着簇新,更把“方仙翁”装扮一新,再把“方仙翁”从老祠堂里请出,绕村一周,然后在殿内接受村民和其他方氏后人的祭拜。农历正月初六抬“方仙翁”绕村是整个过程最喜庆热闹的一天,不光人群挤挤,那秋千、露台、舞狮子等传统民俗节目表演就让人目不暇接,还要唱上三天三夜的大戏。抬“方仙翁”成了富山村老百姓载歌载舞的节日。借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一天,富山村也成了一个平日不见的热闹集子,商贩也都闻讯赶来摆起场子,做起生意。庙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而淳安东源港一带的方氏族人则从农历正月初六——相传是方储诞辰的这一天开始进行为期10天的庙会活动。初六这一天,东源港的乡民们会抬着方储的塑像举行出巡仪式。庙会期间日夜演戏,商贩云集,更有十番锣鼓和高跷表演等演出内容,盛况空前。

其余如东源港富山、进贤渡、茶园、赋溪等地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方仙翁诞辰、三月初三方先翁忌日都要举行盛大庙会等民俗活动,连办七天七夜,热闹非凡。
传统民俗活动的勃兴正契合淳安各地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淳安各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村集体与家庭经济都大上台阶,各地乡村正向人口大村、经济强村、文化名村、文明新村目标迈进。
综上所述,方仙翁庙所承载的方储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在新时代已经成为联结淳安地方历史文化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理念的一个纽带。当地民众在传承方储那些为国为民的传说故事时,就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一词对广大群众的要求。而当地与方先翁有关的民俗活动的蓬勃开展,一方面保存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与活动的流传;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民众展示新时代美好生活,展现社会和谐、国家繁荣,以及对祖国美好祈愿的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