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民间信仰与乡风传承

朱天庙:忠义情怀育乡贤

发布时间: 2024- 04- 02 16: 06 访问次数: 来源: 市民族宗教局

朱天庙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山一社区的石塘山下。因石塘山南的半山腰有一石宕,是先人在此经长期开凿面成,当地人通常又称此山为石宕山,朱天庙也因此常被称为石宕下朱天庙;又因庙前有一条小河,从浦沿山二社区至闻堰瑛珠横穿而过,俗名石塘河,故又有许多人习惯称朱天庙为石塘河朱天庙。另,据可考资料,长河、浦沿一带原来属于绍兴管辖,与绍兴地区接壤,人文风俗相近,现绍兴地区也还有多座朱天庙,因此,长河、浦沿一带民众称石塘山下朱天庙为石宕下朱天庙或石塘河朱天庙,突出其地域性,其中或许包含着与其它地方的朱天庙相区别的意味。

5ead7afa6c7ec6cb84e53478552d6bd

朱天庙坐北朝南,北靠石塘山,南临石塘河,庙宇占地面积近700平米,建筑面积400余平米,由大殿、山门、两侧厢屋、中间天井围合而成的四合院布局,均为砖木结构。其中,大殿三间长约11.3米,深约9.5米,高约6.5米,中间两品为方石柱,屋脊为硬山顶,大殿门正中央挂着“慈航普渡”金字匾额,殿内石柱嵌上“慧炬高擎照破人天长夜,慈航普渡离生死迷津,河清海宴颂世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金字楹联。山门上方挂有“善慧寺”金字匾额,天井和两厢屋木柱上均嵌有金色楹联,都不同程度的展现了乡村庙宇的尊重古朴和文化底蕴。

4453a8f6c268a9ba307d500849e22e2

相传,朱天庙始建于清初,原名善慧寺,是一处佛教场所,由地方士绅出资兴建,供奉释迦牟尼、弥勒、观音、地藏王菩萨、济公佛等诸

4ed03dbcaafb21b190cf38f816f828c

多佛教神灵,并聘请僧人专门打理庙务、主持佛事活动,在周边方圆数里颇有影响。之后,应众乡民愿望,在大殿的西侧增加了专门供奉朱天菩萨的神龛、东侧增加了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神龛等,佛、道、民间信仰诸神灵汇集一堂。听朱天庙管理人员介绍,供奉了朱天菩萨后,庙里的显灵事件越来越多,大家都说朱天菩萨显灵,随着朱天菩萨的灵验故事迅速的扩散开来,朱天菩萨在信众心中的位置快速提升,这或许也是善慧寺此后逐渐向朱天庙“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朱天庙内部存留资料载:

该朱天庙(石塘河朱天庙)旧时香火很旺,周边老百姓每逢五月初八日和十一月八日都要到庙中敬佛烧香,特别是上半年的五月初八日朱天君(朱天菩萨)佛期,要做三天(即五月初七日、初八日、初九日)。而且,当地善男信女要从三月十九日起开始吃素,到五月初八日前来朱天庙开素,素期达五十天之久。开素日,非常热闹,光是前来念佛的人就有300-400人。每年两期的佛会已经延承了几百年,一直至今。

又有《崇祯皇帝死后成神》一文载:

过去杭州一带祭祀朱天大帝是十分虔诚的,要持斋一个月,上海一带的人也持朱天斋,世世相传,不肯废弃。江南一带迎神赛会,菩萨出嫁是最为隆重而热闹的,菩萨们又以“机神菩萨钱鏐”(即五代十国时期统治杭州的钱王,民间对他一直很有好感)、“关帝菩萨”(即关羽,关羽死后不仅成了神,还成了菩萨)、“朱天菩萨”(即朱天大帝朱由检)排场最大。

手持令旗的“报童”骑马跑过之后,便有“清道校尉”八对共十六人,后面是八面抬锣,鸣锣开道,四面写有“回避”、“肃静”的虎头禁牌十分的醒目,接着又是三十二位“锦衣将军”护驾,骑对子马着甲执锐清道而过,接着又是火铳齐鸣,令人震耳欲聋。后面又是各种化妆表演的“会货”,有舞狮、舞龙、抬阁、踩高跷等活动,上百人的提炉队和迎神队后面,即是“神轿”和“护驾侍卫队”。迎神赛会成为民间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

朱天庙建成后至  1915年,因受到白蚁严重侵蚀,在地方乡绅的资助下,在原地按原貌进行了重建。1927年-1928年期间,朱天庙还被作为长河地区农民协会集合活动点之一,当时的中共长河支部书记来宝坤就曾多次在这里举行会议,研究西区农民运动,组建长河农民协会诸事宜。在此后的百余年间,由乡绅乡贤主持、广大乡民自发地捐地捐物、出钱出力,朱天庙又进行过多次整修,使得这座古庙终得以存留。最近的一次修庙是在2018年,因此时,朱天庙已获批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并在庙宇管理小组的努力下,此次修缮得到了地

1198cdc6244a4f9d68e08d156cbd62f

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乡贤人士和社区民众热心参与。这次整修重点进行了屋面清洁整理、外墙拆除重建、天井铺设石板、殿阶新装护栏、殿内佛阁重置、内外油漆换彩,对厨房灶具、电气设备、消防器材、办公设施做了整改和增添,并对整体结构进行适当加固,确保其安全性。通过这次整个,使整座寺庙焕然一新,也推进了庙宇的规范化建设。

再回来说说朱天菩萨,到底何方神圣也?又何以如此为当地百姓所景仰崇信?民间传说朱天菩萨(朱天君)是明末的崇祯皇帝。在老百姓眼中,崇祯虽是明朝末帝,但他并不是一个头脑平庸、懦弱无能的国君,自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以来,有着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帝王风范。崇祯皇帝自十六岁继承皇位后,就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清除了魏忠贤等一伙长期盘踞在朝廷中为非作歹的奸臣死党,使得当时的明帝国朝野上下为之一振。但是,面对内乱不断、外患频发,本已风雨飘摇的王朝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虽用尽心计和力量,仍然力不从心,自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为保皇室之尊严和贞节,他亲自处理了皇宫嫔妃皇子公主后,毅然去煤山殉职。

崇祯帝死后被人们尊为“菩萨”,而受到人们世代的顶礼膜拜,这恐怕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民间立庙祭祀,或是对他生不逢时、无力回天的无奈和绝望寄予无限的同情,再加上之后满清统治者的残暴不仁,剃发易服、逃人法、投充法、圈地法、沿海迁界等无数的暴政,残害百姓无数,百姓也只能借祭祀崇祯帝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将崇祯帝装扮成神。崇祯帝驾崩后,江南民间曾流传一种《太阳经》,其中说“太阳明明朱光佛”。随着满清统治者征服全中国,对华夏民族实施各种暴政,广大人民对此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用这种曲折而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据《崇祯皇帝死后成神》一文载:

为了纪念崇祯帝,民间还流传着《太阳经》。《太阳经》全称《太阳星君圣经》,不同地区的《太阳经》版本可能有差异,这里引用粤东客家地区一则《太阳星君圣经》,经文曰:“太阳明明诸光佛,四大神州镇乾坤。太阳日出满天红,晓夜往来不住停。行得快来催人老,行得慢来不留存。天上无我无昼夜,地下无我少收成。家家门前都走过,倒惹众生叫小名。恼了门神归天去,饿死黎民苦众生。个个神明有人敬,那个敬我太阳神。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灯。有人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无人传我太阳经,眼前就是地狱门。佛说明明诸光佛,传与善男信女们。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走地狱门。临终之时生净土,九元七祖尽超升。有福念我太阳经,世代儿孙福禄深。”

在《太阳经》中的这一句“太阳三月十九生”意义非凡,因为三月十九日正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忌日。后世之人纪念他,便把他附会成“朱天君”,又是“太阳神”,又是“明明朱光佛”,神像披头散发,正是崇祯帝临死之前的样子。

如前文所述,朱天菩萨在江南民间是受崇敬广泛的神祇,江南人民祭祀朱天大帝,最初是表达一种心怀故国、反对清廷异族统治的一种寄托,有着十分强烈的纪念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之人已经完全不明白这样的一层寓意,只是把它当成了一般的祈福禳灾了。包见朱天菩萨神像均身穿黄袍,披头散发赤足,但手持物各地有所不同,有地区塑像右手执一“日”字,月光菩萨(周皇后)则塑像左手执一“月”字,合为明字;而石塘河朱天庙中的朱天菩萨神像一首持环(象征自缢的绳套),一首持木棍(象征自缢的树),踩小山冈(象征景山)。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朱天庙周边的村落已陆续由搬迁,乡民也都变成了市民,住上了城市高楼、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是,朱天庙香火依然,每年五月初八日和十一月八日的佛会活动依旧,原住民包括周边社区居民众都会从四方八方赶来,热闹不减。而且,朱天庙既作为当地的传统信仰场所,又因曾作为农民协会活动地点,还是一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场所,“到朱天庙坐一坐、聚一聚、议一议”已成为原来曾在这一带居住生活的人们的惯习一直沿承至今。为此,诸乡贤积极参与朱天庙建设或带头参与庙宇传统的规范化管理,成立了朱天庙管理七人小组,志愿服务庙宇事务,推动敲定管理和信仰活动建章立制,弘扬古庙优秀文化传统。同时,还以其独特优势在协调社区矛盾、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以及干群矛盾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逐步形成了以弘扬古庙文化育乡贤、以乡贤文化助力社区治理的文化治理格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