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临平段)文化悠久,孕育了“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润泽万物、美美与共”的“临平精神”。近年来,临平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从“厚度、温度、力度”三个维度焕发千年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用心用情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以载体夯厚度,把中华民族文脉故事讲悠久 着重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中的铸牢价值,保护修缮承载千年城市记忆的广济桥、乾隆御碑、郭璞井、运河谷仓博物馆等建筑文物,以“研学+体验+展演”活化发展元帅庙会、蚕桑民俗、清水丝绵、卫家班皮影戏等非遗资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游客,有效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塘栖样本”。发挥以大运河美食展示馆、蚕桑文化展示馆、水乡风情展示馆等10余个文化展馆为主体的运河文化馆群作用,开展“相约周末”“文化走亲”“藕花洲大舞台”等文化品牌活动,以点带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族群众精神共富。设立中国首家大运河与铜文化融合的主题艺术馆,首次系统完整展出“运河三老”——郑孝變、罗哲文和朱炳仁在大运河申遗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实物文献和珍贵影像资料,打造传播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以体验传温度,把中华民族革命故事讲鲜活 依托长达29公里的大运河绿道空间及沿线水乡风光,将红色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融合,串联运河水乡红色文旅滨水路线。打造革命笔记、薪火码头、“寻迹”体验馆、运河驿等河畔风景线,通过雕塑、宣誓墙、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运河畔群众点燃革命活动、加入革命之路的历程。在崇贤镇鸭兰村建设“鸭兰薪火共传承”民族团结馆,2023年共接待党员、学生、党外知识分子等社会各界人士10万余人。开设“鸭兰薪火”艺术党课,以主讲人串联和情景剧穿插相结合的方式传递精神力量。创建红色鸭兰宣讲团,让鸭兰人讲鸭兰事,提升宣讲感染力、感召力,目前已通过驻旧址、进村社、进学校、宣讲走亲、线上云等方式宣讲百余场。举办大运河1927红旅文化节,挖深挖透鸭兰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的融合历史。 
以品牌提力度,把中华民族时代故事讲响亮 主办2024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探索“体育+非遗+文化”创新模式,邀请5000多名全国各地体育爱好者沉浸式、全方位品鉴大运河文化,赓续亚运精神,展现昂扬奋发的民族风貌。启动“丰起大运河·乡村绘共富”首届中国·大运河乡村研学节,与7所院校共同打造大学生研学矩阵,让各族青少年走进田间地头,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学用合一,播撒民族团结“石榴籽”,累计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实现研学产值600余万元。成立“临聚里·石榴红”民族共富联盟,形成“1+8+N”的民族共富矩阵,首期试点以京杭大运河畔的北双桥村、戚家桥村、新宇村和杭信村等为主体,聚焦特色养殖、生态转型、文旅融合三条赛道打造共富产业带、拓宽各族农户致富增收路,实现善治共享、文旅共融、生态共建和民族共富的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