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以弘扬爱国精神和端午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讲堂在萧山区闻堰基督教堂举行。6月6日上午,由杭州市宗教研究会、杭州市基督教两会主办,萧山区基督教两会、闻堰基督教堂承办的“之江问道•杭州传统文化讲堂”分别由笕桥堂蔡大卫牧师、萧山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朱学先牧师主讲。萧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孔建东致辞,市民宗局宗教处副处长贝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张忠成牧师、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张耀法牧师分别讲评,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杭州城区各堂的教牧行政同工及萧山区教牧同工参加讲座。萧山区基督教协会会长倪德光主持活动。 
蔡大卫以“九死不悔的爱国者——屈原”为题,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切入,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强调了端午节的节日纪念意义,指出端午节不仅是中华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对屈原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阐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展现了屈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通过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屈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坚定的信念。蔡大卫牧师还将屈原与基督教圣经中的耶利米做了对比,指出两人虽然信仰不同,但都具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都是那个时代的“孤勇者”,他们也都写下了不朽的文辞和诗章,体现了他们对国家、民族发展之道的求索。 朱学先以“端午节文化精神涵养基督教神学”为题,从“中华传统节气精神体现上帝创造的厚德”、“‘粽子’文化蕴含中华民族和合精神”、“‘赛龙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爱国协作精神”、“要用爱国包容和合的端午文化丰富基督教神学”四个维度,阐述端午节文化融合基督教神学,展现民族与信仰的和合之美。指出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天象的探索与敬畏,也蕴含了和合、包容的精神。这些精神与基督教神学中的团结、包容理念相契合,为基督教的本土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端午节文化精神与基督教神学可以相互滋养,共同发展。 张忠成、张耀法肯定了蔡大卫、朱学先的宣讲精心准备,扎实充分,引经据典,内容丰富,为同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和启迪,勉励大家通过此次文化讲堂,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汲取端午文化中的仁爱、诚信、包容等价值理念,丰富神学思想。他们号召基督教教牧同工和信教群众坚持爱国爱教,正言正行,深入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贝原在总结点评中,对近年来,市基督教两会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萧山区基督教神学思想宣讲团自成立以来,深入开展基督教中国化宣讲,有影响、有效果,成效很大。他指出,蔡大卫、朱学先做的两场宣讲,令人印象深刻,深有启发和收获。他希望市基督教两会把文化讲堂打造成有型有感的载体,加强爱国教育,带领教牧同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把文化讲堂办得更好,为推进杭州基督教的健康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参加文化讲堂的全体教牧同工还一起参加了包粽子活动。此次文化讲堂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端午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激发了同工们的爱国情怀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不仅有助于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还能促进基督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我国基督教中国化方向,将先贤的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和谐教会美丽杭州建设增色添彩,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