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息公开 民族事务 宗教事务 互动交流 公共服务 机关风采 专题聚焦
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聚焦 > 民间信仰与乡风传承

钟公庙:抗辽先锋忠救王

发布时间: 2024- 09- 02 10: 20 访问次数: 来源: 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今桐庐旧庄村桕树坞口有一古庙,正大门上方写着“钟公庙”三个大字,是义门钟氏为纪念为国捐躯的八世孙钟厚的家庙。该庙主体建筑为三开间平房,十分简陋,甚至有些破败。古庙由桐江义门钟氏十三世孙钟万八首倡建造,始建于南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距今已有约800年的历史。虽然古庙肇建年代久远,几经翻修,规模却一直大致未变。正殿供奉的是北宋时期因抵抗辽朝皇帝亲征而殉难的民族英雄钟厚及其祖父钟镬夫妇、父母亲二代先人。左间所供奉的是土地公婆,右间祭祀的是钟厚少年时烧炭的两位伙伴——陈老相公和王老相公。

图片1.png

据史籍记载,历史上曾对古庙进行过多次兴建与修缮。据记载,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里嵩山的钟氏第十一代孙钟馀庆、钟馀惠二兄弟最早在桕树坞口建祠祭祀。到了南宋理宗咸淳年间(1265-1274),又有里嵩山第十三代孙钟万八修缮古庙,并在祠内增设了钟镬的神主与万岁牌。至此,钟公庙成为了供奉钟厚祖孙二代的家族宗祠。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里嵩山第十八代孙钟道渊倡议,联合官府对古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与营建,并由时任州府长史的浦江郑楷撰写《重修忠救王祠记》,“昔自馀庆、馀惠锺府君首建一神祠祖庙於桕树坞口桥头,越今五百余载,兀立不移,盖裒然一古迹也。代远年湮,陆沉日久,凋敝相寻,谁绍前休而顿起堂构之思乎?唯是裔孙道渊、仕初、仕和、仕保、文彪、拱辰、孟舒等,彬彬崛起於中叶,慨然以恢复为计,向族倡议,按旧葺修振举废,坠刹节雕题犁犁,再造辑栋补梲,叠叠重新,构雪源之龙刹,整汉水之仙槎,可谓有启有承而绵绵不替矣。后裔倘睹旧物而兴思者,当颂数公之功於不朽云。因为之赞曰:庙貌堂堂,神像皇皇。翬飞鸟革,虎踞龙翔。曰盛曰美,乃灵乃彰。彼数公兮,於祖弥光。峕洪武十三年辛酉(1380)菊月望日,属府长史浦江义门郑楷谨撰”。清朝末年,又在庙前修建了万春桥,以方便行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乡贤与钟氏后人对古庙进行了多次修葺,使得古庙得以保存至今,本地老人家皆称古庙为“老太公庙”。历经800余年风霜雪雨的古庙虽建筑简陋,却一直是当地影响力最大的古庙之一。

古庙现在还保留了据传是宋代皇帝敕封钟厚的圣旨两通。其一为传说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由吕夷简起草的《敕封成九公为忠救王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崇德报功,国家之大典;赐爵追封,朝廷之盛事尔。先阵亡游击先锋锺厚,当皇考亲征之时,正契丹猖獗之日。尔以一介之士,奋勇斩贼,代主分忧,虽云阵亡,忠义显著,恤典未嘉,朕甚悼之。兹特封尔为忠救王,赐田里闾立庙享祭,遣臣旌其门曰“忠义之门”。钦哉。故敕制诰。大宋庆历二年十月十五日下。中书省臣吕夷简奉行如之宝。敕”。其一为传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由李纲的《追封忠救王为天官明王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赞大统,轸念元勋。尔故承封忠救王锺厚,先以忠勇为皇祖败契丹於澶渊,今以阴兵助朕攻却金虏於淮浙,同战军士恍惚共覩。精忠大义,生死不殊。朕甚嘉之。兹特改封忠救王为天官明王,赐田一顷,立庙享祭。仍遣官旌其门曰“忠义之门”,以彰我国家勸惩治典,服兹休命,永贲幽光。钦哉。故敇制诰。大宋建炎二年三月十二日下。中书省臣李纲奉行如之宝。敇”。此外,当地钟氏族谱中还迻录了传说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敕诰一通,“诰曰:民惟惠之,怀惟神德之,依列圣诞保,受命天下。有道神惠于民而民信于神也,久矣。朕固本不宁,邦惇礼以秩祀,遵用祭典,答扬灵庥,报功赐福,各有其序。桐庐忠救王,盛德之著,体物不遗,复庇一方,助天地化雨暘,祈祷所欲必从功施。吾民血祭,惟旧位不满德。朕惟允怀爰极褒崇,就加爵号,尚克阴相,永孚于休”。

图片2.png

据《桐江义门钟氏宗谱》记载:钟厚,字惠民,号德政,秉性刚直,膂力绝人。宋真宗景德年间,为抗击契丹男侵,投入殿前指挥将军高琼麾下。屡立战功,授游击大将军先锋。作战神勇,斩敌无数,因殁于阵。被宋仁宗封赠“忠救王”,后高宗又追赠“天宫明王”,以“忠义”旌其门,立庙享祀。而当地民间关于钟厚传说的内容则丰富许多。据传,钟厚少年时为乡里豪杰,靠烧炭卖炭为生。他曾在东坑坪获得神仙异人的青睐,传授他神仙法术。此后,钟厚以神仙法术驱使鬼神为他工作,获利丰厚。北宋真宗景德时期(1004-1007),北方契丹南下侵略北宋,兵锋直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当时的宰相寇准决议请真宗皇帝御驾亲征,前往澶州御敌。钟厚听说此事,奋然而起,说:“这是大丈夫为国建立不世大功的时候到了。”于是,钟厚就投身军伍,在殿前都指挥高琼将军麾下担任亲兵。因其多次建立战功,被授予游击将军的官职,担任宋军先锋之职。宋真宗皇帝的车驾渡过黄河时,钟厚独自一人奋勇争先,斩杀辽军大将数人,却也因此战死在两军阵前。辽军因此战钟厚的英勇作战而恐惧逃跑,无心再战,请求与北宋和谈。北宋仁宗皇帝在位时,契丹违背“澶渊之盟”的盟约,再次南下侵略北宋。这时,北宋朝廷追思“澶渊之盟”的有功之臣,有位胡姓大臣上书向仁宗皇帝报告了钟厚在澶州一战中的功劳。北宋仁宗皇帝听闻后,特意敕封钟厚为忠救王,赐下“忠义”二字旌表钟厚家族门庭。到了南宋高宗皇帝为躲避金兵追捕而南渡长江后,作为神的钟厚又带领麾下神兵大败追捕高宗皇帝的金军。于是,高宗皇帝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偏安政权后,就再次追封钟厚为天官明王,命令地方为钟厚修建祠庙进行祭祀,还赐给田地一顷作为庙产。至此,桐江钟氏改称为“义门钟氏”。“忠义”被列入钟氏家族的族规家训。

钟厚之所以为国捐躯,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具有伟大的情操,更是钟氏世代相传的家族精神所影响。据传,钟厚祖父钟镬字鸣殷,曾任宣州通判。为人性格刚烈正直,因此对于公务上的丝毫错漏都不能容忍。有一次,本州刺史前来督查本地的抓捕盗贼行动。钟镬得知在这次被捕获的盗贼中竟有被人诬陷的平民,就私自偷偷将这些被诬陷的平民放了。刺史听说后便斥责了钟镬。钟镬受到斥责,心中不愤,撞墙自杀以表明心迹。钟镬死后,魂魄附身在因误作盗贼而被屠杀的十岁男童身上,手拿钢刀,大声高呼:“我因为受到了冤枉所以自杀,现在我的冤屈在地下得到了洗刷,我的愿望满足了。玉皇大帝嘉奖我勇敢正直,特地封我成神,让我来监察人间的善恶。”此后就钟镬就时时在当地显灵,惩恶扬善。当地民众为了纪念钟镬,就给他修建了祠庙,常常祭祀。

图片3.png

从以上关于钟厚及其祖父钟镬的传说可知,钟氏一族的爱国精神已然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地认同,并且为历代的名儒高士所广为传颂。如明大儒宋濂作《忠救王庙碑记》,“《礼记》曰: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先王之制,非惟崇德报功以垂劝方来,亦所以达幽明之故,而察鬼神之情状耳。盖受气之刚大者,必不随物澌尽其赫声。濯灵锡美,万物其理之所有。学者多致疑於鬼神,绝谓无之,夫岂理哉?有若桐江忠救王庙,神之事其明效可睹也。神讳厚字惠民,世居桐江之嵩山,生而雄伟,身长七尺余,发垂至地,善击剑,能左右射,博闻而强记,有仙术能役使鬼神,绝荤酒,尤勤事商旅。及宋景德初,契丹主同其母萧氏南侵,公抱技艺投入殿前指挥高琼幕下为亲兵。丞相寇准决策,屡立战功,授游击将军。车驾过河,飓风挟怒,兵咸惊惧。神奋然曰:‘吾将以身平之。’即援弓发矢,大呼冲波而入。但闻水底有声如雷,而神莫知其所在矣。俄见北城天际,力士数万,旌旗上仿佛有名字。虏惧,请盟而退。至仁宗天圣丁卯春二月,邑长胡侯上其事。准式以‘忠义’旌表其门,勅封忠救王,水口左右钟鼓楼台亲赐御翰墨,以祭其祖墓而驾幸其庄故墓与庄,至今得名也。迨高宗南渡,胡马入寇,君忧民戚。神又领天兵於云间,戈甲耀日,时当严冬,忽降雨雹,寇勿敢近城,因得不陷。建炎戊申四月初三日,加封王爵,立庙以祀之。遐迩邀灵者,殆无虚日,神功益以赫著。凡遇夏旱,民皆走祠下,争迎其像以归,像至之乡雨随以至,否则咫尺不相及。民益大惊,不敢慢歧。县之民皆感而迎,恐神泽复施也。元至正戊戌,刘寇作乱,草贼乘机劫掠义门,房屋俱遭煨烬,民悉惊窜,口皆呼神就难。忽空中应声,俄而雨雹烈风,寇盗溃死於桃岭水泉孔者总总也,故民皆以‘太公’称之。而神之灵异,或见诸记载,或得诸传闻,如此者盖不一而足,今则略举其概而已。神初封忠救王,寻升王爵,兼赐天官明王,万寿之号。我皇上有天下,以为凡神之封爵宜命于天,非人所能与。神自宋初至今数百余年,功烈及于民甚久,而未有碑,垂之甚非事神之道也。夫神以商贾之微,其生也非有公侯之贵、万锺之富,独能悯其时,奋其身,而殒其命。既死之后,复能济其君,就其民,而保乡邑於无穷。庙祀不朽,诚合先王制礼之义。第十二世孙拱辰以掾事著名於朝,征予文以记其实,适徽商戴森、范云端祷神有感,遂捐资造轿,葺庙两庑,礲石以刻。峕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对钟厚为国为民的精神大加赞扬。明吏部尚书姚虁作“胡骑长驱帝独征,寇公奋怒展神旌。闫民血落无成魄,可汗头悬不再生。介石孤忠全国难,断金大节立军营。今观决策澶渊处,夜夜风涛泣战声”诗以赞叹钟厚为国捐躯的义举。清雍正元年(1723)桐庐县知事张坦熊也褒美钟厚“禀天上之精英,但识尽忠报主,奚计他年膺显爵。司人间之保障,夙能济世安民,自宜此日颂灵神”。历代更多有“荒址尚存忠救迹,残编谁探祖宗因。水声激烈长年恨,山色空濛几夕曛”、“猗欤太公,超世飞昇,门名忠义,元德升闻。诛妖馘孽,战断虏军。劻勷宋室,盖世奇勋”、“气配道义,侃侃刚方。忠贯日月,勋勒旗常。为君御难,致命而亡。忠义之旌,宠赐自天”等诗句极言钟氏一门的爱国传承。

进入新世纪以后,钟公庙所倡导的钟厚家族爱国传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原杭州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张学理先生曾作《忠救王祠·调寄霜天晓角》“旗旌蔽日,血战沙河赤。壮士冲锋陷阵,身殉国,感人泣。芳草年年碧,松涛呼啸急。依约当年鏖战,攘臂起,挺矛立。  身为人杰,敌胆闻风裂。身后威灵赫赫,桑与梓,广传说。华夏多英烈,悲歌从未歇。浩气贯古今,逢盛世,创鸿业”的诗句将钟氏爱国的家族传统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内涵。再结合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爱国”的阐释,可见钟厚家族的爱国精神在今天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维护国家统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钟公庙所承载的钟氏爱国精神也是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案例,不断激励着钟氏后人与其他群众不断为我们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